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流」- 為什麼難以達到更好的工作體驗?

米克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Flow) 這個字帶入大眾的認識。心流所指的狀態,是當你全神貫注沉浸在某種活動之中,有時甚至乎忘記自我和時間的流動。有人形容快樂不知時日過,廢寢忘食,樂而忘憂。具體的典形例子,從近代的遊戲設計,到傳統專注在一項舞蹈、音樂、攀山等的活動之中;就像是電影《靈魂奇遇記》 當中的主角彈奏爵士鋼琴時的忘我。

現今的工作難以達到「心流」體驗?

所以「心流」體驗(或當初稱為最優體驗),其實可能很多人都自自然然會經歷過。而米哈里的研究,讓他整理出「心流」的一些特徵和條件:

  • 第一,通常發生在我們做一件困難,但有機會成功的事時。
  • 第二,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做這件事。
  • 第三,這件事有明確目標。
  • 第四,往往有立即的回饋。
  • 第五,因為全心投入這件事,很容易忘卻平時的擔憂與挫折。
  • 第六,帶來樂趣的經驗讓人覺得自己的行動有掌控感。
  • 第七,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但心流體驗結束後,自我的感覺會再度出現。而且感覺更強大。最後,對時間的感覺會受影響,幾小時感覺起來像幾分鐘,有時,幾分鐘又感覺像是幾個小時。

筆者修讀的心理學範疇,是對於我們在工作和組織當中的應用。對工作者來說,這「心流」又代表了什麼呢?我們之前介紹米哈里二戰後移居美國,在芝加哥大學修讀心理學,其實米哈里早期的研究,是在藝術家的創造力。

他留意到有些人在完成藝術作品時對作品本身並不感興趣,他們是對製作的過程感興趣。他意識到這方面的研究在其他範疇的創造性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樣地,一個投資市場上的交易員未必是金錢作為投入工作的動機,可能是一場遊戲的過程。一個跑者未必是為了最後得到的獎牌,可能是過程中不斷前行和超越自己。

所以當米克里撰寫心流一書時,很多章節是寫到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的心流體驗。其後的《Good Business》就更是探討企業,如何做得更「好」。

對於想要創造一個能夠吸引並留住熱情和有進取心的員工的環境的人來說,首先要理解人們為什麼想要工作,然後提供滿足這種需求的條件。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尤其如此,因為知識工作者正在尋找能夠最充分地擴大其機會的工作。經理人能夠提供有利於個人成長的環境,將獲得這種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本。

我們對工作有何體驗將取決於幾個條件。而首先是我們社會當中有什麼樣的工作。工作的客觀條件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是否願意工作,這就關係到創造「心流」的條件是否能夠帶入工作之中。當中的困難和挑戰,可以結合作為員工的抱怨去了解:

1. 「做埋d無聊野,都唔知做黎為咩?」

首先,現在很少工作有清晰明確的目標。而且,如果是出於員工自身,而不是只滿足公司的目標,就更加少了。像伊努特獵人試圖狩獵海豹,是因為他和家人的生存取決於此 — 狩獵的每一個動作,都從簡單的目標中獲得意義。正因為如此,獵人可以手持長矛坐在冰洞的邊緣幾個小時,專注於水面最細微的變化,直到一天結束時都不會感到緊張或無聊。

但現代員工在工作中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於實踐上層的要求。一項工作(task)的意義可能對更高織級的高層是明確的,但那些意義對員工來說卻是模糊的。為什麼需要填寫這些表格?這些規條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標的結果是什麼?通常即使員工明白他在做什麼,他也不清楚為什麼。然而,如果沒有清晰明確的長期和即時的目標,就很難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2. 「已經照住指示做完了,我也不知效果怎樣的⋯⋯」

第二個障礙是現代工作很少提供足夠的反饋。即使提供了反饋,通常也會簡單地告訴員工,你做得很好,但大多數是很多人都可以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你是一台機器中的一個可替換的齒輪。過去,工匠能看到他的成品在他眼前成形。一舉一動都體現了他的本事、他的選擇,是出色完成工作還是得過且過,取決於他的心情和環境。

由於工業生產或文書工作的一切,都已經過理性化的設計,員工很少能夠看到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存在。原本,勞動所做出來的事是我們存在的表現。但現在我們勞動所表達的,恰恰是別人設計的工作計劃,而唯一的責任是或多或少機械地複制它。因此,即使他們做得很好,反饋也不是針對他們自己的獨創性,而是主要針對使其是否符合別人的計劃和要求。一個人的表現是次要因素,一個好的工作很少被注意到,甚至員工也不能確定他的工作是否做得好,這是很難深入參與的。

3. 「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應該只是做這些工作!」

在許多工作中,員工的技能和工作機會不匹配。 即使是高薪的知識工作也是如此,例如,訓練有素的年輕研究人員,被分配到準備各式的報表中。對他們技能的要求,不啻於對沉悶和長時間工作的容忍;或者雄心勃勃的年輕顧問被投入到每週 8 小時的充滿壓力的工作中,這些工作在幾年內就會耗盡他們的精力。

工業生產流程中的工作職能專化,一直是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也具有限制著員工發展技能的負面影響。 即使在今天,只有很少工作需要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這些少數的獨立工作者,如新創公司的企業家,就可能必須學會同時成為市場、數碼宣傳、美術,經濟學家、和全能的問題解決者。只使用一小部分個人技能的的工作,很快就會成為一種負擔。 人們會覺得一個人的大部分潛力都被閒置了,只是匆匆忙忙地過。

考慮一下可能在運輸署的文員,他的工作是無休止的檢查每張表格的完整性,另一位文員快速地收費後將單據分發給駕照申請者,各自有多少參與了整項任務? 或者是一家大型製藥公司的生物化學家,他的職責是按照不變的例行程序列出無數等待測試的化合物? 正如我們稍後將看到的,即使在這種狹窄的環境中也有可能找到流動。 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這項任務實在是太艱鉅了。 當一個人的大部分技能仍未投入使用時,對工作的參與很快就會動搖,因此人們更加渴望機會有充分生活的空閒時間,也就不足為奇了。

4.「隨便吧,反正我都沒有Say⋯⋯」

許多工作的另一個特點是缺乏掌控權 — 不僅對於目標,還有對於影響績效的每一步,也是如此。一個感覺受到微管理的員工很快就會對他的工作失去興趣。關於工作的兩個最常被提及的抱怨是缺乏多樣性,以及與主管的衝突。這兩者都源於一種感覺,即是一個人已淪為一種工具,在企業中沒有選擇或發言權。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最多只會給予他們預期的東西,但很少會更多。

幾乎所有的群體都需要某種形式的階級制度,即責任和權力不斷增加的階梯。每個複雜的系統在分工上、和功能部門的專職化,都有一定控制和制衡的機制。但是,必須在上級控制的需要,與最基層自主權的需要之間取得平衡。

尤其在那些為了個人對權力的追求,而並不是為了組織利益時,控制與自主失衡的破壞性尤為影響嚴重。在這種情況中,員工自然不再願意為他人的目的而犧牲自己的生活,並開始從工作中抽離。

5. 「日復一日的工作,是我真正要的生活嗎?」

最後是怎樣運用時間,是由員工以外的節奏所指定,這產生了一種約束。獵人受路上的機遇影響,季節變化對農夫的影響 – 即使他們需要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長時間而艱苦的工作,這種條件也是合理的。但在以往的家庭作業中,當田裡農作物收成或河中的鱒魚豐收時,工匠會將他們的工具交給妻子或孩子,暫時改變他的時間運用。 時間的使用是靈活的,對外在不斷變化的機會和內在的個人狀態,保持開放態度。

工業生產的要求結束了這一切。僵化的朝九晚六的時間表,創造了一個不靈活的時間框架,在這種時間框架中,一個人的精神能量是不再受他的控制,無論是否有實際工作要做。

總括而言,在現今工作中實現心流的困難,是因為各種因素阻礙了心流發生的必要條件。 工作經常無法提供:明確的目標、足夠的反饋、挑戰和技能的平衡、控制感和靈活運用的時間。 考慮到所有這些障礙,米哈里確信公司和領導如果重新設計工作情況,將會極大地改善人類幸福的基線。

更重要的是,當能夠從以上角度了解問題所在,大家是否已經想到怎樣改變情況呢?

參考/備注:

Kawamura, K.M. (2014), “Kristine Marin Kawamura, PhD interviews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PhD”,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21 No. 4.
https://www.emerald.com/insight/content/doi/10.1108/CCM-08-2014-0094/full/html

Csikszentmihalyi, M. (2003). Good business leadership, flow,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V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