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兩萬蚊就肯生?生育低迷不單是錢銀。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在《施政報告》宣布,為新生嬰兒的家庭派發兩萬元作為資助。雖然這可以減輕家庭的短期財政負擔,但長遠仍難解決本港生育率低迷的趨勢。歸根究底,少子化的現象除了是傳統價值觀改變,也涉及社會怎樣提供友善措施,助家庭減輕負擔。

生育是個人也是社會之事

據統計處資料,香港的生育水平在過去30年呈下跌趨勢,總和生育率從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嬰兒,漸漸下降至2003年的901名。雖然比率其後因「雙非兒童」回升至2012年的1,285名,但「零雙非政策」後又回落至2019年的1,064名,然後再跌至2021年的772名。儘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不少人延後生育,但整段統計期間的總和生育率持續低於2,100的更替水平。

雖然生育是個人決定,但同時亦與社會因素互相拉扯。為家族承傳的傳統觀念對部分人來說已非人生必須的體驗或任務,同時社會保障網日漸完善,亦逐漸取代養兒防老的功能,故此生育的決定不論在觀念和功能亦今非昔比。

社會的因素同時亦添加不少生育的障礙。本港生活成本高昂,樓價尤甚,年青人有時並非沒意願,而是沒能力組織家庭,即使幸運的話,畢業後亦需要數年時間賺取首期買下磚瓦,才能有個安穩的環境構想未來,這變相亦延後生育的決定。再者,現時社會競爭風氣愈見激烈,家長培養孩童的心力和成本大增,才能確保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綫,這變相亦削弱部分人的生育意願。

家庭友善政策是關鍵

誠然政府派發兩萬元,可以減輕短期的育兒財政負擔,惟家庭友善政策才是實質幫助家庭平衡工作和育兒的舉措。本港相關的福利法規遠落後於不少已發展經濟體,如男士仕產假到2019年才生效,而且僅得五天;女性產假亦僅得14個星期,僱員難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初生子女。

(閱讀全文…)

【正向童行啟迪導師】招募

你距離幸福快樂遙遠嗎?🤔你希望與下一代拉近距離,一同親身實踐正向生活嗎?成為我哋嘅「#正向童行啟迪導師🧑‍🏫😜,令你可以更了解正向心理學和實踐方法,再成為導師分享畀小學生,同我哋一齊建立正向嘅校園文化。

培訓內容💫

📍學習「成長性思維」、「品格優勢」及「正向心理學」等正向教育元素🥳
📍學習體驗式及創新教學手法
📍完成2次校本實習活動,帶領小學生發掘個人優勢,建立正面思維

❣️❣️完成課程和表現良好可獲頒證書📄❣️❣️

(閱讀全文…)

【I know how I feel】打開內心既大門 搵到情緒嘅出口

「日日返黎都係我一個人睇住對仔女,
同個大既溫得書黎,又要照顧個細既,
點解無人會體諒下我既辛苦同攰,
我想要人真係明白我同體貼下jei」

「我都日日咁捱但真係一句怨言都無,
返黎都係想大家係屋企開開心心咁生活同成長,
但我做過gei野次次都唔滿意,我都好氣餒ga」

某位老朋友

每日在家庭、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項,可能是一餐美食的快樂,或者不如意表現的擔心。從事件的發生,到我們的認知去了解和詮釋它,讓我們有種種的情緒,或喜,或憂。亦好像電影《反轉腦朋友》中總合了五位腦友角色,可以再分為: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燥(Anger)、阿憎(Disgust)和阿驚(Fear)。有時更多複雜的情緒,好像這樣很難講清楚,如果要形容得更貼切的話,我地就要認識更多的情緒字詞。這不單是語文,也是文字幫助我們如何認識這個狀態。

具有情緒健康的人能夠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與愛心,同時也能以冷靜、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去處理困難與挫折。此外,也能充滿信心地面對挑戰及逆境,若有情緒不穩定時,也會懂得尋求協助。當不開心的感受影響到生活時,嘗試讓別人知道,使感受得到釋放 ,而且可能得到別人的意見及開解。

建議當自己情緒有變化時,嘗試傾聽自己的感覺,明確地形容給自己聽。還可與人分享、表達自己的感受,包括正面和面負面情緒。

(閱讀全文…)

自煮心靈小日常︰ 滋味食譜疫下故事募集

鐘意下廚同飲飲食食的你,埋嚟啦喂!

曾經在疫情下,我們由廚房小白 🤦‍♀️👨‍ 變成抗疫廚神 🙋👨‍🍳。
社會正在慢慢回復平常,但是這一段經歷與味道,希望可以用文字✏️ 及圖片🖼 好好保存,
讓我們 👫 領略幸福的感覺與不同面貌 🎀。

⭐️滋味食譜疫下故事募集⭐️

我們誠邀各位朋友(屯門居民優先)分享抗疫期間一道令你難忘的菜餚,以及背後的小故事。成功被挑選的朋友在完成訪談後可以獲港幣 $150 津貼,以答謝抽空出席與我們分享你的食譜和故事。

📆 截止日期︰2022年11月30日
🏠 訪談地點︰屯門井財街27號政府服務大樓 4 樓 (設茶點招待) 或 線上訪談
🎥 形式︰個別或 3人以內的小組,對談交流形式
💵 津貼︰完成訪談後,可獲車馬費現金港幣 $150
📌 備註:被挑選的參加者需要分享有關菜餚的食譜及製作方法,及每位參加者只能參加一次活動
💻 報名方法︰請填妥Google form報名表格,合適的朋友將會以 Whatsapp 通知
📩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qnQbNo5pCguzpqHg9

(閱讀全文…)

【I choose how I say】善用內心的自我對話,開啟生活的每一天

「我昨天是不是表現得很差呢?其實我希望那樣那樣做的」、
「我這個外表既不像別人俊朗,加上人家談笑風生般才會受人接納吧。」
「一會兒的面試,我一定很難通過吧!」,
「我現在會這樣這樣做,這樣做到的,去做吧。」

原來我們除了和別人的對話以外,有沒有過留意可能有更多聽不到的,在我們腦海中的內心聲音,每天與我們自我對話?

與內心的聲音來一場對話?

這些自我對話其實都是我們思考和意識的一部份,你可能已經能夠留意到它,但它也可以像自動化的思考一般自然直接。這份內在的聲音可以幫助我們。好像運動場上,透過激勵性的自我對話,可以鼓勵我們加把勁去克服困難、超越極限。指導性的自我對話,也可以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回應當下狀況,短暫的記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有能夠讓我們反省過去,對目標達成度進行評估,提醒我們關注目標。預演未來,遇到任務時進行推演和練習,幫助我們做出正確選擇。而內心透過說話式的陳述,把生活故事化,亦是建構著我們的自我認同。

而我們的自我對話並非總是一致的,隨著每個人的不同成長經歷、習慣而發展,有著不同的特質。小時候我們可能從家庭、學校,對我們的說話之中,有意無意地吸收了很多對自我的觀念。這些可以是一直幫助你面對那時候的處境、無論是應對或接納、甚至幫助你成長。但無意之中,它也可以令你讓你帶來消極的作用。

首先,如果能夠在日常中留意自己、了解到底內心會經常說著怎樣的話。認識這些自我對話的不同形式和影響,例如我們接下來會提及的積極 (Positive) 、消極 (Negative) 的聲音,或者之後我們會提到,具備自我慈心 (Self-Compassionate) 的聲音等等;然後我們可以作出選擇,選擇怎樣與你內心的聲音對話;並且嘗試作出行動,向你所想的方向而改變。

(閱讀全文…)

【I am what I am】除下口罩時,如何告別容貌焦慮與接納自己

疫情令口罩成為大家外出必備之物,從早期開始要為「戴口罩後一直長痘痘」的口罩肌而擔心。然後,慢慢學會挑選舒適透氣、合適自己的質材、保持清潔衛生、勤換口罩;到現在,逐漸有更多機會脫下口罩。但原來,有些時候,這反而可能會令人感到擔心,因為對展露自己的外貌而不習慣。

對於我們自身的身體形象(Body Image),甚或對於外表的容貌焦慮 (Apperance Anxiety),在近年 Web2.0 的社交媒體普及年代,人人都是網上瀏覽及發佈資訊的一員,除非深入了解的朋友,否則一般透過社交媒體只會看到許多由別人選擇發佈、最好的那一面。加上修圖軟件的便利,我們看到更多的「俊男」、「美女」,自己亦都可能更習慣去仔細挑選過、修改過,至最滿意,才發佈自己的樣子。

而 COVID-19 在這兩、三年間,令人們在現實的社交中,一直在口罩的保護之下。脫下口罩的面對面相處,反而對過去幾年正值成長、體驗社交的兒童和少年,變成是需要適應的轉變。同時,疫情造成更多實體生活中的隔閡,令社交媒體上的形象,成了我們所接收和表現的外表。 如果用 Influencer 的形象,和自己上堂開會 Zoom上的形象作比較的話,又是否一種不必要、過份理想化的要求?而對自己做成壓力呢?

(閱讀全文…)

【We are what we eat】一日之計在於食

“We are what we eat”,飲食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相信大家都理解的;但我們的心情呢?原來都可以與飲食相關。如果平白無事拖著肌腸轆轆的疲憊身軀,又怎會有愉快心情呢?怎樣吃,吃什麼,食物的味道、賣相、印象、文化,至個人的記憶,對有與飲食怎樣影響我們調整心情有關。

但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飲食法,有時讓人在吃與不吃什麼都會困惑,但我們仍可以留意一些主流的研究。如果你是習慣性跳過早餐,留意普遍的研究還是認為這是與健康風險相關的。在心理方面,針對青年人所做的研究中,不吃早餐,與憂鬱、寂寞感、睡眠問題等的「比值比」,都較有早餐習慣的人顯著地更高。 另外,有研究發現青年跳過早餐與焦慮方面的關係也同樣顯著。而無論成人、青年,都顯著更多出現憂鬱表現。

一個原因在於一頓早餐可以作為一天熱量的開始,它提供轉化為葡萄糖的原料,這是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另外還協助讓身體得到例如血清素,這些調節情緒的荷爾蒙。那麼對於一份快樂的早餐,到底有哪些建議呢?

1. 規律飲食 ✅

如果您的血糖下降,您可能會感到疲倦、沮喪和易怒。所以能夠按你身體的活動需求而定期飲食,將有助於保持血糖水平穩定。早餐 Breakfast 在字面為 Break「打破」 經歷一晚的 Fast「 禁食」,讓你重新有能量去應付新一天開始的生活。

(閱讀全文…)

【InnerTreat 癒見自己】身心靈健康互動展覽

疫情超過兩年,在忙於應對生活變化的各種挑戰之後,有多久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Self-Care 照顧自己、愛惜自己,是個人、家庭和社區,或在健康服務工作者的支持下,我們都有可以保持和促進自身健康、預防及應對疾病的能力。你和我都是在促進身心健康等領域的積極參與者;

在今年暑期,實習計劃當中的學生,與家家輔友籌備的 「Inner Treat 癒見自己」身心靈健康互動展覽,從 Self-care 的出發,以「日與夜的自我照顧」為主題,展示一系列家居日常的自我照顧方式,讓參觀者可以在生活中實踐,一起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今次展覽的設計者分別從 「日」 與 「夜」 出發,用作品同大家分享自我療癒在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呈獻溫暖波希米亞家居風格,體驗早晨與夜間儀式 (Day and Night Routines)帶來的幸福療癒。設計了五大互動遊戲展覽,讓參加學會關懷自己的身心健康。包括:

1) 化身食物科學家,了解早餐營養知識;2) 走出外貌焦慮,找回自信內心;3) 入場獲專屬療癒花語守護卡;2) 情緒認知,建立良好情緒;4) 睡眠質素測試及好物推介;

(閱讀全文…)

Back-to-School 如何留意孩子開學後的心理健康

隨著新學期在九月開課,中秋節的小休後,學生們又繼續返學了。

縱使香港在防疫措施方面,相比外國的恢復正常(Back-to-normal)的方向,我們對於返校安排的變化仍是打醒精神,但有一些建議是我們也值得參考的。根據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報導,美國心理學會的轉載,心理學家們留意到對於一些孩子來說,要定期回到課室仍會感到焦慮,有些學生仍在努力應對過去兩年發生的一切。

無疑 COVID19 對學習造成了廣泛的干擾,但今日在復元的路上最大擔憂之一,是對於在所有學生身上,這一切如何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大量青少年反映持續感到悲傷或絕望,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3月的任內首份國情咨文(美國的總統年度國會演講,有如香港的特首每年的立法會施政報告演辭)提到處理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提供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

對於擔心學生如何應對新學年的家長,有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以下五項建議可以幫助家長們監測孩子的心理健康:

(閱讀全文…)

2022 暑期品格童話夏令營

【暑假品格童話故事夏令營】 正式招募 🥳🥳

以童話故事為主題,為期 5 天的夏令營帶你經歷 8 個主題活動及2個外出參觀活動,讓孩子一邊閱讀故事 📖,一邊享受暑假時光 😎

童話故事的主角大多為了完成夢想而展現不同的品格特質︰勇氣、誠實、智慧、團隊合作👫🏼。你也希望孩子擁有自己的夢想嗎💭?你希望孩子願意為夢想努力,培養出不同的良好品格,編寫獨一無二的夢想故事?立

即報名家家輔友「品格童話夏令營」☀️,化身童話中的不同主角🧝🏻‍♀️,成為獨立、自信的孩子,一起實踐夢想、做個有品德的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