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2021主題文章】如何才能教出「唔激心」的小孩?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1998年起源於美國,香港暫時未有官方呼應運動,但鄰國台灣早於2006年已經宣傳運動了。本運動之核心精神就是︰
「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香港頻生家暴新聞,兒童作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倖存者或目擊者,都有著極大程度的心靈受損。家家輔友已是第2年響應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年的主題文章為【如何才能教出「唔激心」的小孩?】,希望能夠找到方法讓孩子成為小天使,減少家長理智斷線的機會。

家長心聲︰說不打小孩容易 但有誰明白家長的心情呢?

作為一位家庭輔導員,家長的「投訴」我都很懂!二十年前在香港提倡不要體罰,根本沒人在理會,但是今天說到體罰,仿彿已經是個不文明的人了。社會一直在進步,但被孩子惹怒的家長,他們的心情也是需要被照顧的。所以,要避免走到動手「打」孩子,我們需要思考幾點︰
(1) 如何讓孩子不惹怒家長,不做出令人反感的行為
(2) 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時,如何讓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動手
(3) 如何防止孩子在未來繼續做惹人生氣的事情

當中的第2點,筆者早前已經撰文分享一個名為C.I.A.的情緒急救小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此重溫

而第1及3點,則是家庭工作者、家長及社會人士該關心的部份。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華生 (John B. Watson) 〈著名的小艾伯特實驗就是由他進行的〉說過︰「作為家長和教師是天下最困難的工作了。」由此可見,原來不是小孩子難教,是成人懂不懂得如何教的問題。

正向教養 開啟孩子成為「小天使」之路

正向教養有別於一般華人家長常使用的「恐嚇、命令、溺愛或討好」教養方法,以「尊重」、「同理心」、「堅定而溫和」、「設限」、「容許犯錯」為核心思想,培養孩子成為獨立自信、自尊感 (Self Esteem)良好的

這種教養方式除了有效降低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外,亦對孩子腦部發展有良好幫助,包括處理情緒的前額葉、處理握理解他人語言和進行對話等溝通方面的初級聽覺皮質及處理執行功能的腦灰質。

家長結果希望更好掌握正向教養的技巧,首先就要改變傳統華人「管教」孩子的想法。「管教」就是由上而下,父母需要背上較多的責任在身的親子相處方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便是「養不教,父之過」了!相反,正向教養以「相處」為重點。基於孩子發展階段為中心,發揮「尊重」、「同理心」、「堅定而溫和」、「設限」、「容許犯錯」的概念。父母的角色由責任較重的「管教者」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相處者」。父母責任輕鬆了,孩子反而有更好的發育及成長,家庭關係也更和諧愉快,這就是正向教養的好處。

結語︰教養孩子需要建立長遠目標

最後,回應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家長之所以會利用體罰的方式對待孩子,其實不外乎孩子的行為超出父母可控制的範圍內 (簡稱「失控」)。家長為了孩子在短時間內停止「失控」行為,會作出打罵、恐嚇、命令等各種方式,避免旁人的目光及自己的負面情緒。從短期目的來說,孩子會怯於責罵、體罰、威脅等方式而停止這些「失控」行為,但長遠而言,不但無法減少「失控」行為,反而讓孩子習慣這種模式,繼而變本加厲,使家長更加束手無策。要建立無體罰的社會,需要家長意識到傳統管教方式不但不能減少孩子的「失控」行為,更會對腦部發展造成不可逆轉的創傷。唯有推動正向教養,才能建立真正的「零體罰」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