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兩萬蚊就肯生?生育低迷不單是錢銀。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在《施政報告》宣布,為新生嬰兒的家庭派發兩萬元作為資助。雖然這可以減輕家庭的短期財政負擔,但長遠仍難解決本港生育率低迷的趨勢。歸根究底,少子化的現象除了是傳統價值觀改變,也涉及社會怎樣提供友善措施,助家庭減輕負擔。

生育是個人也是社會之事

據統計處資料,香港的生育水平在過去30年呈下跌趨勢,總和生育率從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嬰兒,漸漸下降至2003年的901名。雖然比率其後因「雙非兒童」回升至2012年的1,285名,但「零雙非政策」後又回落至2019年的1,064名,然後再跌至2021年的772名。儘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不少人延後生育,但整段統計期間的總和生育率持續低於2,100的更替水平。

雖然生育是個人決定,但同時亦與社會因素互相拉扯。為家族承傳的傳統觀念對部分人來說已非人生必須的體驗或任務,同時社會保障網日漸完善,亦逐漸取代養兒防老的功能,故此生育的決定不論在觀念和功能亦今非昔比。

社會的因素同時亦添加不少生育的障礙。本港生活成本高昂,樓價尤甚,年青人有時並非沒意願,而是沒能力組織家庭,即使幸運的話,畢業後亦需要數年時間賺取首期買下磚瓦,才能有個安穩的環境構想未來,這變相亦延後生育的決定。再者,現時社會競爭風氣愈見激烈,家長培養孩童的心力和成本大增,才能確保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綫,這變相亦削弱部分人的生育意願。

家庭友善政策是關鍵

誠然政府派發兩萬元,可以減輕短期的育兒財政負擔,惟家庭友善政策才是實質幫助家庭平衡工作和育兒的舉措。本港相關的福利法規遠落後於不少已發展經濟體,如男士仕產假到2019年才生效,而且僅得五天;女性產假亦僅得14個星期,僱員難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初生子女。

如同平機會和教大的研究指出,八成半受訪者認為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在港「不太普遍」或「完全不普遍」,逾半數(50.8%)更不知道公司有沒有提供家庭友善的僱傭措施。推行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的關鍵是商界的配合,例如五天工作周、彈性上班、遙距辦公、緊急事假,甚或是容許員工帶同子女上班等,都是讓僱員同時兼任不同崗位的非財政措施。

然而社會近年有不少聲音要求增加日間幼兒照顧服務,以配合在職家長和幼兒的需要,惟此除了是社區資源不足,更涉及誰負責任的問題。從服務提供者的角度來看,幼兒照顧服務時間長、責任大,教導小孩的難度甚高,而且往往隱藏法律風險,即使政府增撥資源亦未必能夠吸引社企補足社區需求。
向初生嬰兒派發兩萬元猶如年前派發消費券,只有短期刺激效用,難以扭變生育率下跌不止的趨勢,也難以影響個人考慮生育這重大決定。既然生育是結構性的考慮,還望政府亦能夠以結構性的方式逐步處理。

Reference:
香港政府統計處. (2023). 1991年至2021年香港生育趨勢. 2023年香港統計月刊. https://www.censtatd.gov.hk/tc/EIndexbySubject.html?scode=160&pcode=FA10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