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Netfilx 熱播的劇集一定不少得由男神金秀賢與知性美女徐睿知主演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情表面是高度發糖、粉紅泡泡爆屏,男女主角有如行走的畫報,但是背後卻是滿滿的心理學現象,值得我們慢慢分析細味。當中,最主要的思想就是「童年」的「情感缺失」,帶出原生家庭對人們成長的傷痛,是如何深遠的影響一個人。
男女主角各自都擁有「不愉快的童年」
男主角金秀賢這次飾演的角色文鋼太,是一位精神病院的看護工,有著帥氣的外貌、聰明的頭腦,富有同情心。由於父母過世,得獨自扶養年長七歲的自閉症哥哥,過著每年都得搬家的不安穩生活。在小鋼太年幼的時候最渴望母親的愛與關注,可是卻換來母親的一句「鋼太啊~你要永遠陪伴著你的哥哥,我生下你的目的就只是這樣。」這對一個年少弱小的心靈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亦可以理解鋼太長大後富有同情心的表面下,被女主角指出他其實是個「偽善者」。因為他從小就裝慣了,亦不容許流露負面、傷心的情緒–即使流露了,亦得不到母親的回應。
父母的一句說話 剝奪孩子成長中建立「自我」的意識
根據心理學家 Erik Ericson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年少的孩子發展自我的意識是十分重要。孩子要是能在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都順利完成,就能夠漸漸長大成獨立、自尊感高、有自信的又孩子。鋼太媽媽的一句說話,已經為年幼的鋼太定義了他人生的意義︰照顧哥哥。而事實上,每年春天之際,哥哥發病時,他就需要搬家換工作,導致第一集時精神病院主管就以他「沒有一份工作做得長久」,而著他為女主角文英簽書會上引起的騷亂辭職負責。
這跟早前在台灣大熱的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如出一徹。父母可能有著不同的期望或原因而生小孩,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其「自我」的人生。在香港,許多家長忙著思考如何培養孩子成材、為孩子前路早早作好準備,但是,你們有想過如何令孩子建立「自我」嗎?今天家長們以為是為孩子好的所有事,會不會有一天成為他的「代代傷傳」,一個個令孩子解不開的心結?
負面童年經驗 令孩子成長變得身心俱疲
至於女主角徐睿知在劇中飾演超高人氣女童話作家高文英,在外人看來她總是任性妄為,反社會人格甚至讓她在自己的簽書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從劇情中每晚糾纏她的惡夢,似乎可得知,文英從小也得面對精神狀態不穩定的媽媽,影響她成長過程的每一日,而父母更在她小時候想親手掐死她。
文英的遭遇活脫脫就是負面童年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ACEs在1990年左右由美國醫師Vincent Felitti 等人提出,指出童年創傷與負面經驗會對成年時期的身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Dr Vincent Felitti 指出了十種負面童年經驗
科學數據揭示,經歷4種以上ACEs的人:
86%有菸癮、肥胖、退縮、憂鬱、蛀牙、或自殺傾向等危害健康的問題;
- 自我形象低劣、染上性病的比例高了2~4倍;
- 嚴重肥胖的比例高1.4~1.6倍;
- 長期流浪街頭的遊民,逾半數有4種以上兒童期的負面經驗;
- 罹患肺栓塞、肝炎的比例高了2.5倍⋯⋯
各位讀者,如果你都會追看此劇,不妨數數文英小時候經歷多少種負面經驗吧﹗筆者的看法,是落在三種左右,包括肢體虐待、情感忽視、家人患有精神病,隨著劇情發展,或者會發現更多呢!
總括來說,這是一部娛樂性豐富又不失教育意義的劇集。除了讓大眾認識有關精神病(至少認識了反社會人格及自閉症),背後對原生家庭的探討亦是相當精彩。筆者作為輔導員,很多時候遇上兩種家長︰一是面對孩子的行為感到似曾相識,感到可怕而求助﹔另一種則是面對孩子的行為不明所以,感到困惑而求助,前者是對自身原生家庭有了覺悟、而後者則是「傷」傳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特質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