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多一點「童」理心︰如何建立「碰不碎」的家庭友善社會?

最近一名5歲幼兒意外撞跌大型藝術展品賠償事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家長指出當時留意到兒子僵硬的表情及聽到店員指兒子踢跌,便即時賠償三萬多元。後來對賠償金額感到不合理及感到心理壓力,因此在網上分享個人經歷。有言論批評家長管教不善、其他家長亦會擔心孩子的行為,日後會保持謹慎;亦有言論指出店方應分擔責任,例如確保展品安全及清晰指示。事件最終以店方退回賠償金額及雙方協議平息,當中小朋友的成長發展、家長的心理和社會氛圍值得關注。

小朋友的成長發展

首先,幼兒持好奇心和活力是正常的成長需要,事件中幼兒在展館探索不同事物後意外撞跌物件只屬個別事件,家長可保持平常心理解此階段的孩子發展需要。根據艾力遜(Erik 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5歲幼兒處於進取與罪咎(initiative vs. guilt)的階段,即是孩子會提升體能和智力,在此階段他們會增加活力、有較大的想像力及好奇心,並會有「進取」的引發力,他會開始留意到自我的存在,行動會有方向和開始有責任感。相反,若孩子遇到發展障礙如父母錯誤判斷或指責會引致幼兒罪疚感,他們會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因此,家長可尊重孩子的正向特質,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活力,以用正面方式如欣賞和接納的方式向孩子解釋事情因果,讓孩子能健康成長。

家長的心理

其次,從家長直接賠償和懷疑自己管教不善可見家長自責的心理。在事件中,家長並沒有犯錯,孩子的行為亦並非與家長負上所有責任。可是,家長以即時賠償承認了自己的過失,家長的壓力和習慣的思想模式值得反思。根據「個人化」思想陷阱,家長兼顧家庭各種事務和子女管教時,往往把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並認為是自己的錯。當子女的行為直接與家長掛鉤,家長可能會習慣把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甚至會因為承認不必要的錯誤,對子女造成影響。有見及此,家長可留意個人是否存自責的習慣,反思日常生活不同事件是否一定與自己有關、其他人是否會影響事情的結果和分擔責任,以減輕壓力和平衡家長與個人的角色。

社會氛圍

最後,從社會輿論批評家長管教不善可見社會對小朋友和家庭的包容度不足,當中幼兒成長時期的正向品格被視為責罰,家長亦面對「唔識教」的自責心理會影響家庭關係和發展。過多負面的批評除了會增加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外,亦會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這一點可以從事情始發酵時,有一部份網民以「家長有責任」、「公仔真係爛咗」、「唔明白點解係店家錯」的意見可以看出。其實,養育孩子雖然是父母之責,但培育下一代需要的是不同的社會持分者應分擔家庭的責任,鄰里之間亦可以提供關心和建議以支援家長的心理壓力。政府亦應該增加對兒童和家庭友善的設施與社會風氣,使家庭的價值不致「碰碎」。

(閱讀全文…)

【實習招募2022】為社區家庭帶來正向力量

【每個人都可以為社區帶來正向改變,您會怎樣出一分力?】

家家輔友是一間以正向心理為方針的社會企業。我們現正尋找志同道合的實習生,為社區中的家庭帶來正向改變。歡迎加入我們,發展你的創造力,信念和合作精神吧!

工作內容

【80%】協作特定主題的項目發展及內容製作,期間需要一同籌備及製作不同社區活動及共享資源,主題涵蓋:
Psychology content (心理學內容)
– 協助撰寫心理學知識文章
– 製作電子書、社交媒體貼文及網站傳訊工作
Education resources (教育資源)
– 開發及製作電子教材,教導學生認識正向品格
Programs & Event (活動企劃)
– 籌辦及推行正向教育活動及課程

【20%】專題個人探索:於實習期間以個人技能為基礎,按特定主題提出一個與機構理念相關,同時能挑戰自己的
活動或教學提案。

(閱讀全文…)

【國際家庭日2022】兒童「諾」園承諾計劃 暨 理想兒童友善社區設施

計劃描述

每個孩子生來都擁有受到保護、在健康和安全的環境下成長的權利。兒童的成長與都會環境,成年人的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康的家庭環境更直接為孩子培養健全的心理。世界各地正致力於為孩子建造完善的成長環境,籍著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無論作為家長或各個年齡層的你,都能為下一代的成長邁出第一步,讓我們攜手共建兒童友善的香港。

齊來參與守護兒童承諾約章

守護兒童承諾約章旨在為孩子建立健康友善的生活環境。在未來一星期,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營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間許下承諾。若你能夠完成承諾挑戰,將獲發電子證書一張,以茲證明你與孩子的共同的努力,並將此視為長久的目標吧!兒童友善的香港都市將在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建構出美麗的版圖!

《兒童「諾」園承諾計劃》:

https://forms.gle/R6fsBW6udmuEWSDdA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