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掃心事】 心靈專題活動

傾「掃」心事整個活動特意跨越2020年到2021年,喻意掃走過去的不快、迎接新的希望。活動分為三個部份: 認清心事、共同面對、祝福未來。希望通過是次活動,令到大眾有一個發洩負面情緒的機會,及了解個人的情緒健康,同時了解怎樣以輔導及心理學如何回應我們的情緒。

(閱讀全文…)

【給媽媽的情緒課】面對情緒失控,在風暴前的自我急救法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卻是傳來一宗令人心酸的新聞。香港灣仔一位需要照顧三名年幼孩子的全職媽媽,在教導7歲長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企圖勒死兒子不遂後自縊,被發現時已經腦幹死亡。

無論有多憤怒,都只是90秒的事

作為一位壓力山大的母親,生氣、憤怒、憫憎是常有的情緒。(不要批判你的情緒,認清情緒並告訴自己︰哦!原來我在生氣)。當負面情緒來襲時,身體會開始有不同反應,接著大腦啟動生理機制,而你就像是被引爆一般,感到「火都嚟」、「著晒控制唔到」。

不過,根據美國神經學家Jill Bolte Taylor指出︰由接收負面情緒訊息、傳遍身體、到消失,這只是需要90秒!而如果90秒後,你仍然意憤難平,原因就在於你心態停留在這些已過去的事情上。

90秒的C.I.A 救命計劃

各位父母,當你察覺憤怒機制將被開啟,你其實還有90秒的時間讓自己脫離「情緒風暴」,就好像即將要撞車了,你還可以趕快煞車一般。當然,這和煞車一樣是十分困難的。在這90秒時間,C.I.A絕對可以幫助到你渡過「爆發」的一刻。

C︰Cut 停止

停下來!就是現在!就像是電影導演喊「Cut」一般,什麼都不要做。你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停頓,讓情緒機制更容易回復平衡。「Cut」讓你不再受困於眼前的事物,配合深呼吸,可以讓你的頭腦冷靜下來。

(閱讀全文…)

不確定的意見。無法自主的人生?

出街站,是直接讓我們了解人的方法。上星期日,家家輔友快閃落區到屯門市中心,以「疫情下,你培養了什麼正向品格」為主題,希望路人表達意見。今次特別希望邀請高小及初中的青年人寫寫畫畫。發現他們比起 6,7歲的小孩子更加靦覥,他們大多抱著不肯定的神情、瞇瞇眼睛看版上其他人的答案,或是看著父母首肯才敢把「意見」寫下。

最深刻的,莫過於一位 13、14歲的小伙子,在猶疑不決良久後,明明寫上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卻在看到版上其他滿滿的字句,就急急劃去自己的文字,寫上與別人一樣的「答案」。

這令我們這群「姨姨」、「叔叔」頓時呆了一呆,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這一群人對自己沒有自信?

(閱讀全文…)

從藥劑學知識與爸媽分享:幼童用藥需知及藥物處理【社區夥伴共創計劃】

常言道:「小孩生病,父母擔心」。孩子生病了是每位家長不想面對,又不得不學會面對的一個狀況。除了心疼和表達關懷外,父母也要能夠「穩得住」,冷靜而理性地去看待問題。正確認識疾病和用藥,學習兒童保健知識,生病時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作為社區參與及體驗學習,香港大學臨床藥劑碩士同學(註冊藥劑師)以義務形式支援社區夥伴,攜手共同創作健康或藥物教育資源,發揮社會資本力量,推動社區健康。​計劃旨在連繫藥劑師及社區服務提供者,促進社區健康及推動藥物安全意識。

日  期:2020年11月08日(日) 下午 3:30-4:30
方  式:FB Live 直播
及 錄影短片連結 將於活動後予報名參加者
對  象:幼兒至小學生家長
嘉賓講者: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 伍靖恒先生
主  持:家家輔友 代表
費  用:全免

(閱讀全文…)

學校服務|正向家長講座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活動

家校合作

感謝 女青YWCA 與 董玉娣中學 的邀請,在星期六與家長教師會舉辦題為「以正向親子關係,走過青春成長路」的家長講座。

特別欣賞校方在疫情下於科技支援上的器材準備,可以同時關顧到禮堂內及線上的視像直播。積極開拓資源,以多元化方式,協助家長和同學擴闊知識。

教養和親子關係,並不單是家長的事。每一代的成長,或至每個人本身,都是社會一份子,需要大家持份者的支持。「家家輔友」希望繼續支持社區與家長同行。

(閱讀全文…)

【與00後實習生的「家」常對話】

真實到令父母難以面對 新生代心底話

公司來了一位「00後」的實習生,在工作以外,都不時閒話家常。

當然少不了談及家庭這個話題。在對話當中,實習同學講得最多就是 催谷沒有自由被安排好所有事情、長大後感到 迷失沒有想法

作為父母,你由孩子2歲開始月月千金一擲,上不同訓練班。

聽到孩子長大後感到 迷惘,應是在你預料之外吧!

(閱讀全文…)

家家輔友 抗疫物資派發 (Aug 2020)

【領取成人口罩及玩具防疫包】分享帖子讓更多家庭受惠

家家輔友感謝民政事務署捐贈一批成人口罩,讓我們能派發給有需要家庭。在疫情嚴竣下,有不少婦女仍然要外出工作,不能在家工作。生命承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更擔心傳染孩子。
所以,是次口罩派發活動將會優先派發不能在家工作的職業女性及其家庭。

️申請資格:須成為家家輔友的普通會員
只需要一步︰填妥以下表格即可
https://forms.gle/K7yjyVbSVC5ZQ7CW8

(閱讀全文…)

【精神健康系列|兒童的抑鬱症】

抑鬱症在香港這個步伐急促又壓力大的都市,對於成年人而言,可能並見怪不怪。甚至有人都曾經認識自己有抑鬱病又或者身邊的朋友,正在面對情緒病的問題。但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在社會上的關注度並不大,當中兒童抑鬱症的問題也大分嚴重。

兒童抑鬱症的病癥相對成人而言比較難發現,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認為小朋友只是在鬧情緒或發脾氣,因此忽略了不少的症狀。當中小朋友食慾或體重的增加、睡眠的質素例如易攰或者失眠、緊張、對事物失去興趣、行動緩慢、難以集中或專注力下降、身體的不適、無故的情緒波動等等,其實都有可能係抑鬱症的症狀。

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會認為可能是小朋友唔想上學又或者「扭計」既手段。又或者會認為小朋友只係「未定性」、「唔乖」和「整古做怪」,並不察覺可能係情緒上的問題。

兒童抑鬱症的成因

當中抑鬱症的成因可分為遺傳、環境及生理因素。
如果你們曾經患上抑鬱症,就應該更加注意小朋友的情緒,因為家族遺傳因素都會增加下一代患上情緒病可能性。環境因素最常見的就是一些突發性的問題,可能係因為父母離異、生病、家庭的糾紛和壓力的問題。好多時候夫婦之間的爭吵等等,小朋友即使沒有作出即時反應,但有一定的程度會造成他們的壓力、又或者累積下來的不安穩的情緒,漸漸造成成情緒問題。最後,生理的因素通常是指青少年在青春期是荷爾蒙分泌的改變。

(閱讀全文…)

【心理學劇評#3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童年負面經驗 窒礙我們的成長、一齊來認識原生家庭的代代傷傳】

最近 Netfilx 熱播的劇集一定不少得由男神金秀賢與知性美女徐睿知主演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情表面是高度發糖、粉紅泡泡爆屏,男女主角有如行走的畫報,但是背後卻是滿滿的心理學現象,值得我們慢慢分析細味。當中,最主要的思想就是「童年」的「情感缺失」,帶出原生家庭對人們成長的傷痛,是如何深遠的影響一個人。

(閱讀全文…)

親職輔導員訓練課程

香港家庭壓力與日俱增,你會否想為香港家長出一分力,學習親職輔導技巧,協助各位爸爸媽媽擁有更多成功的育兒經驗,加強自身心理健康?而家就有機會了。本會將會舉辦為期5堂的親職輔導員訓練課程,讓學員了解兒童心理發展及親職輔導的重要元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