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孩子懷疑染疫,下一步如何做?

當快速抗原測試呈初步陽性(即C及T區出現紅綠,淺色亦是),大家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第1步︰核酸覆檢🔹

👉這一步是為了通報可以衛生署。有了初確/確診編號,就可以去指定診所看醫生、登記領取民政署派發的物資、衛生署的免費快速檢測包等等
🔺3歲以上︰保持冷靜,逗留在安全環境,並盡快進行核酸測試 (深喉唾液)
🔻3歲以下︰預約領取衞生署糞便樣本瓶作覆檢

📌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派發點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HA_clinics_submission_time_bilingual.pdf
📌郵政局派發點
https://www.hongkongpost.hk/tc/about_us/network/SpecimenCollection/index.html
📌港鐵站自動派發機
牛頭角、葵芳、北角、調景嶺、黃竹坑、大圍、大埔墟、兆康、九龍、青衣、筲箕灣、灣仔、西營盤、何文田、太子、啟德、烏溪沙、荃灣西、上水及東涌站
📌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私營化驗所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List_of_recognised_laboratories_RTPCR.pdf
📌致電24小時熱線索取檢測包 (污水檢測呈陽性的地區)
22804772

(閱讀全文…)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流」- 為什麼難以達到更好的工作體驗?

米克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Flow) 這個字帶入大眾的認識。心流所指的狀態,是當你全神貫注沉浸在某種活動之中,有時甚至乎忘記自我和時間的流動。有人形容快樂不知時日過,廢寢忘食,樂而忘憂。具體的典形例子,從近代的遊戲設計,到傳統專注在一項舞蹈、音樂、攀山等的活動之中;就像是電影《靈魂奇遇記》 當中的主角彈奏爵士鋼琴時的忘我。

現今的工作難以達到「心流」體驗?

所以「心流」體驗(或當初稱為最優體驗),其實可能很多人都自自然然會經歷過。而米哈里的研究,讓他整理出「心流」的一些特徵和條件:

  • 第一,通常發生在我們做一件困難,但有機會成功的事時。
  • 第二,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做這件事。
  • 第三,這件事有明確目標。
  • 第四,往往有立即的回饋。
  • 第五,因為全心投入這件事,很容易忘卻平時的擔憂與挫折。
  • 第六,帶來樂趣的經驗讓人覺得自己的行動有掌控感。
  • 第七,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但心流體驗結束後,自我的感覺會再度出現。而且感覺更強大。最後,對時間的感覺會受影響,幾小時感覺起來像幾分鐘,有時,幾分鐘又感覺像是幾個小時。

筆者修讀的心理學範疇,是對於我們在工作和組織當中的應用。對工作者來說,這「心流」又代表了什麼呢?我們之前介紹米哈里二戰後移居美國,在芝加哥大學修讀心理學,其實米哈里早期的研究,是在藝術家的創造力。

他留意到有些人在完成藝術作品時對作品本身並不感興趣,他們是對製作的過程感興趣。他意識到這方面的研究在其他範疇的創造性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樣地,一個投資市場上的交易員未必是金錢作為投入工作的動機,可能是一場遊戲的過程。一個跑者未必是為了最後得到的獎牌,可能是過程中不斷前行和超越自己。

(閱讀全文…)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 研究快樂的心理學家,與在他的「心流」研究之前

「壓迫不是通往美德的途徑。當人們因為恐懼克制自己,生活素必然會下降。只有通過自由選擇之下的紀律,才能既享受生活,並將生活保持在理性之內。」
“Repression is not the way to virtue. When people restrain themselves out of fear, their lives are by necessity diminished. Only through freely chosen discipline can life be enjoyed and still kept within the bounds of reason.”

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規條、壓迫,與自由意願

規矩的重要,古人會形容:「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注) ⋯⋯

在社會中的人際交流、以致個人行為,遵守規矩這個舉動令社會有秩序運作,在個人方面也令你面對的所欲求的某項行事前,會再憶起和遵從你本身計劃的發展方向。

但另一方面,規矩本身有時也會成為壓迫的工具,尤其是當缺乏清楚規矩從何而來、為何和怎樣誕生的時候;

只有當這些規矩是經過人們自身思考、選擇去遵循,自律才是引領我們通向美德的途徑。

上星期日正值香港渣打馬拉松 2021,經過疫情而兩度停辦,今次終於能夠在10月舉行;渣馬一向作為香港的普及運動盛事,一場比賽內外正正需要不同的規矩和素人跑手們自律的訓練,去成就香港人的體育繼續發展。因應疫情的防控,部份新的措施,如安排檢測就算是可以理解⋯⋯

今年總參賽名額由74,000大幅減至18,500個。自從得知自己有幸抽中,亦要積極抽時間備戰,為的是要能夠完成半馬路程、回復過往的水準、也是為了回復健康的身體。決心儘量做到每星期一次的練習,這樣平衡了今次目標和其他生活時間。只有理解目的、合理可行、自己意願的,才更容易做到。

前行有時、休息有時、修習有時。

所以對於渡過困難仍堅持、不放棄的所有人們,選擇說一句加油,可以是對跑手和這地方的鼓勵吧。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 (29 Sep 1934 – 20 Oct 2021)

過去那星期亦傳出一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 在10月20 日離世的消息。開首的引言正是一段來自米哈里在 1990 出版的《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當中,關於對美味食物的心流體驗。

有趣的是單單這一段文字也成為一段經常出現的語錄,也許是當中意思也值得我們深思。不過,今天並不是談「心流」,而是想介紹這位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的經歷。

(閱讀全文…)

「童夢同行」品格技能社區教育計劃 畢業典禮 暨 活動回顧(09/2021)

回顧這個暑假期間的活動記錄,感謝所有人的支持,能夠讓家家輔友「童夢同行」品格技能社區教育計劃的共計25場活動順利完成。讓我們在荃灣以及屯門;無論青年、小朋友、還是家長都能夠參與其中,不同角色的廣泛參與正正體現我們對推動正向的 Me – We – Community 的寄望。

從當初的構想,到實際推行的時候,實有賴參與其中的所有導師、同工、實習同學的一起努力。大家可以到 Facebook / Instagram 早前的更新了解更多實習同學在暑假期間的參與,以及同學們的相關成果亦將會陸續推出。

在製作畢業冊的時候看到更多的活動相片,再細閱青年公民的感想和回饋,發覺一眾導師和參加者在一起時自己的力量和做到的事,比我所想像的要多得更多。當中不只是有單向的教導,而是他們在一起的討論和構思,共同去發掘新的答案和方法;才是令夢想實踐和彼此的體驗,能到更進一步的超越。

所以,今次畢業典禮特別由是次 項目總監Kary,主持一場由小朋友與青年上台的座談分享。亦邀請作為青年公民的 Rachel 為大家作出活動的結語。

最後,家家輔友為整個活動的想法和寄望,就由我們創辦人在開幕致辭中:

(閱讀全文…)

【國際家庭日2021】COVID-19 下的家庭挑戰

每年的5月15日為聯合國的「國際家庭日」。在2021年的活動開展前,我們亦希望和香港人分享有關現時世界上的家庭狀況的研究,和有關家庭導向的政策的倡議。 這一篇會先集中於檢視 COVID-19 下的家庭問題和挑戰。

在聯合國的經濟及社會理事會2020年發表,為2021所作的實務準備,就提出了眾多現時家庭面對的問題,內容很值得現今香港關注養育子女、育兒教育、家庭福祉的個人、組織所了解。特別是這兩年全球面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症,也是 聯合國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在今年報告中的一大重點。

長期的COVID-19大流行顯示了數碼科技對工作、教育和通信的重要性。這場大流行病加速了社會和工作中已經發生的科技變革,包括擴大數碼平臺的使用以及雲端計算等相關科技創新、以及大數據和演算法的使用。因此,雇員和僱主都得面對更靈活創新的工作模式。此外,學校關閉和在家工作的需求增加,加劇了對父母倦怠 (Parental Burnout) 程度上升的擔憂,這可能與對兒童福祉的長期負面影響有關。現在,父母和照顧者,特別是從事全職工作的父母和照顧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資源來協助其養育義務。在COVID-19大流行時期,隨著兒童追求混合或全日制遠程學習,父母的在家參與對於兒童的持續學習,和確保兒童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閱讀全文…)

【國際不打小孩日2021主題文章】如何才能教出「唔激心」的小孩?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1998年起源於美國,香港暫時未有官方呼應運動,但鄰國台灣早於2006年已經宣傳運動了。本運動之核心精神就是︰
「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香港頻生家暴新聞,兒童作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倖存者或目擊者,都有著極大程度的心靈受損。家家輔友已是第2年響應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年的主題文章為【如何才能教出「唔激心」的小孩?】,希望能夠找到方法讓孩子成為小天使,減少家長理智斷線的機會。

(閱讀全文…)

「我想陪你走下去」,一起生活的伴侶金錢課題

結婚,是很多人一生中的重要時刻。「從今開始,無論是環境順逆,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都會永遠愛護你、珍惜你。」這誓言我打從心底仍覺得,感動得令人淚盈滿眶⋯⋯

而在浪漫過後,我們也來聊聊實際的問題 ── 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想要餘生都一起好好生活,在一份感情以外,你們也必須要有成熟的金錢觀。

兩個人,結婚後從此一起生活,變成一個的小家庭。本來可以獨立管理的個人財務,但一起生活就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婚姻也往往代表著資產的合併;有關家庭財務的討論是伴侶都必須經歷的課題。如果你也打算與伴侶安坐下來,檢視婚後的家庭理財,按照本地的實際情況,我們的建議大家可以遵循以下這些項目。至少,可能是部份你們要討論的財務問題:

1. 討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項

在任何關係中,重要的是要確保你和你的伴侶具有相似的價值觀、信念和優先事項。好像一個希望一輩子在家安定生活下來的人,將很難與另一個從未在固定地方居住超過一年、頻繁過著出差生活的人一起長期旅居….

重要的討論可能會讓人感到壓力、難以啟齒,但對與你和伴侶談論你們的財務重點很重要。

(閱讀全文…)

【給媽媽的情緒課】面對情緒失控,在風暴前的自我急救法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卻是傳來一宗令人心酸的新聞。香港灣仔一位需要照顧三名年幼孩子的全職媽媽,在教導7歲長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企圖勒死兒子不遂後自縊,被發現時已經腦幹死亡。

無論有多憤怒,都只是90秒的事

作為一位壓力山大的母親,生氣、憤怒、憫憎是常有的情緒。(不要批判你的情緒,認清情緒並告訴自己︰哦!原來我在生氣)。當負面情緒來襲時,身體會開始有不同反應,接著大腦啟動生理機制,而你就像是被引爆一般,感到「火都嚟」、「著晒控制唔到」。

不過,根據美國神經學家Jill Bolte Taylor指出︰由接收負面情緒訊息、傳遍身體、到消失,這只是需要90秒!而如果90秒後,你仍然意憤難平,原因就在於你心態停留在這些已過去的事情上。

90秒的C.I.A 救命計劃

各位父母,當你察覺憤怒機制將被開啟,你其實還有90秒的時間讓自己脫離「情緒風暴」,就好像即將要撞車了,你還可以趕快煞車一般。當然,這和煞車一樣是十分困難的。在這90秒時間,C.I.A絕對可以幫助到你渡過「爆發」的一刻。

C︰Cut 停止

停下來!就是現在!就像是電影導演喊「Cut」一般,什麼都不要做。你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停頓,讓情緒機制更容易回復平衡。「Cut」讓你不再受困於眼前的事物,配合深呼吸,可以讓你的頭腦冷靜下來。

(閱讀全文…)

不確定的意見。無法自主的人生?

出街站,是直接讓我們了解人的方法。上星期日,家家輔友快閃落區到屯門市中心,以「疫情下,你培養了什麼正向品格」為主題,希望路人表達意見。今次特別希望邀請高小及初中的青年人寫寫畫畫。發現他們比起 6,7歲的小孩子更加靦覥,他們大多抱著不肯定的神情、瞇瞇眼睛看版上其他人的答案,或是看著父母首肯才敢把「意見」寫下。

最深刻的,莫過於一位 13、14歲的小伙子,在猶疑不決良久後,明明寫上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卻在看到版上其他滿滿的字句,就急急劃去自己的文字,寫上與別人一樣的「答案」。

這令我們這群「姨姨」、「叔叔」頓時呆了一呆,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這一群人對自己沒有自信?

(閱讀全文…)